1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分局民警徐忆东,在出差办案过程中突发疾病,因公牺牲,享年58岁。
1月6日傍晚,徐忆东带着背包,出发去上海协助同事办理一起案件。和以往一样,他往背包里装了几件换洗衣服、胃药和两个白馒头。
到达上海时,已是7日的凌晨时分,匆匆在旅馆住下后,徐忆东习惯性在微信上给妻子报了平安,便睡下了。
一大早,同事郑威特发现徐忆东电话一直打不通,敲门也没有回应。便急忙叫来工作人员打开房门。一掀开被子,发现徐忆东的身体冰冷。
经紧急送医抢救无效,58岁的老刑警徐忆东在睡梦中离开了。
出差常带馒头,认为是最扎实的“干粮”
“每次出差,他习惯带上馒头,可以简单解决一餐。”“老搭档”郑威特说。
不知情的同事曾调侃他“太节俭了”。但徐忆东心里清楚,押送全程,他们不能离开嫌疑人,即使轮流去吃饭也可能有风险。对他来说,两个风干的馒头和几片胃药能让自己状态稳定,是最扎实的“干粮”。
有一年,为了尽快调取一起案件的关键证据,脚伤还未痊愈的徐忆东揣着几个馒头坐大巴赶去江西。当地正遭遇洪灾,徐忆东和同事一路颠簸、绕道、等待,饿了就啃馒头,近20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两天后,当队里同事上班时,发现徐忆东已经在单位整理证据。“忆东大哥总是这样雷厉风行。”刑警张翔说,徐忆东的速度和效率让很多年轻人自叹不如。
34年老刑警,一干就是半辈子
1990年从温州警校毕业后,徐忆东如愿成为鹿城公安刑侦大队的一员,这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这两年队里照顾他的年纪,没有安排他主办案子,早几年几乎每一个勘察现场他都在。”曾和徐忆东共事的民警叶志东对他很是佩服。
勘察现场枯燥费时,而且高负荷、连续作战、随时直面残酷现场环境,最后还不“出名”。可是徐忆东总干得有滋有味,他能精准把握案发现场的细节,通过蛛丝马迹固化可靠证据,为队友找到侦查方向。
“案件现场,他冲得上去,结案后他又最能沉得下来。”叶志东记得,徐忆东还负责对全局刑事案件受立案和破案数据进行手写统计。
老同事杨枫记忆里的徐忆东,很少站在聚光灯下。“案件里面看不到他,但是又少不了他。”
2010年,徐忆东调任到刑侦大队七中队工作,负责情报线索搜集。那是他的职业生涯中经历的高光时刻。
长相老实但群众能力突出的徐忆东,总能从小摊小贩、附近居民那里问出案件的蛛丝马迹,并通过研判,形成有效情报。凭借他的“独门秘籍”,他先后参与侦破了“2007年在市区开面包车抢劫女性团伙”等一批大案要案。
出差执行任务时,徐忆东会跟嫌疑人聊天,从聊家常到攻破心理防线,在回温审讯之前,徐忆东已对情况了如指掌。
图源:平安鹿城
一身警服,一生警察
1月8日晚上7时许,大哥徐忆南在殡仪馆一边料理弟弟的后事,一边喃喃自语道:“我这个弟弟,是把警队当家了。”
亲戚眼中的徐忆东,经常缺席家族的聚会,一问,不是要值班就是要出差,还总帮同事“顶班”。家里人开始也不理解。徐忆东有一次吐露了心声。
在从警之初,徐忆东的老师——时任鹿城刑侦大队大队长柳春生就是这样,除了教他办案的经验,还会在他办案时帮着打理值班工作,把案件文书都打印好,这一件件小事让徐忆东一直记在心里,也深深影响着他。“这是我们鹿城刑警的传统,我不能丢了它。”徐忆南回忆,弟弟曾这样说起。
随着时代进步,侦查模式也在不断迭代,徐忆东在年轻的“后浪”中显得也不那么“厉害”了。
“年轻刑警在工作、家庭方面压力都挺大,我一个老头平时比较空闲,能帮一些是一些,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因为总是主动值班,同事们每次推开刑侦大队的大门,总会看见徐忆东的笑脸。“早饭吃了吗?”“今天记得早点下班……”一声声叮咛,温暖着年轻一辈。
“我还记得跟忆东老师的最后一次搭档值班,那天我手上的材料特别多,总是往楼上跑,他一个人在接待岗位顶着。那天值班结束,我还开玩笑说,这么忙,以后他都不愿意跟我搭班了,没想到,真的再也没有下一次了……”同事曹莲夏哽咽着说。
图源:平安鹿城
一身警服,一生警察。老刑警的炙热人生,没有波澜壮阔,却扎扎实实、默默奉献。
在1月8日举行的“无悔铸忠诚”浙江公安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鹿城刑侦大队教导员周扬说:“也许我们将慢慢老去,不再年轻,但守护百姓的平安是我们永远的使命和职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