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明显增多的背景下,政策对扩内需的关注上升至新高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将扩大内需列在九大任务之首。会议提到,明年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扩内需被放在“C”位存在内外两方面原因。国内方面,目前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动能明显不足。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仅为3.3%和3.5%,均处于较低水平。外部因素方面,今年支撑经济的关键力量——净出口在明年存在动力减弱的可能。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新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台后或对华加征关税,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出口增长动能。

分析师预计,接下来,有关扩内需的积极表述将带动一系列政策持续出台,明年“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将大幅提升,更多惠民生的政策也值得期待。同时,投资的“含金量”会更高,方向上聚焦潜力足、牵引性强的产业和领域。

商品和服务消费“两手抓”

根据中央的安排,扩大内需,消费要“打头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提振消费具体工作时特别提到,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加力”二字凸显政策强度。

2024年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统筹安排约3000亿元用于“两新”,其中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覆盖汽车、家电、电器电子产品等。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对界面新闻表示,明年政策支持范围有望扩展到今年偏冷的家具,以及具备换新潜力的通讯器材。根据基准情形下的测算,明年向新品类扩容财政资金1500亿元,可对应拉动约4000亿元潜在销售空间,相当于2023年社零总额的0.9%。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梁中华表示,今年“国补”针对8类家电进行补贴,但是地方层面有所优化。以上海为例,纳入补贴的产品还包括:家电中的干衣机、蒸烤箱、打印机,家装中的地板等。部分产品的地方换新政策有望在全国范围推广。根据梁中华的测算,如果明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延续1500亿元,对社零增速的拉动或在0.45-0.6个百分点。如果补贴规模扩大到3000亿元,对社零增速的拉动或在0.9-1.2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认为,2025年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将较今年翻倍,达到3000亿元。同时,各地的支持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有可能将更多家具、家装、厨卫用品等纳入进来。根据王青的测算,这将拉动新增消费7500亿元,相当于直接推动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1.5个百分点。

除了商品消费,服务消费也是扩内需的重要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服务业有着更多的就业、更多的居民收入,但却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在“以旧换新”之外,要加大对服务业消费的支持,作为激活经济的关键环节,形成服务业占比提高—居民劳动报酬比重提高—居民消费率提高的传导链条。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认为,明年政策对服务消费的支持力度可能加大,例如各地可能会结合当地特色,增加文旅、体育消费等方面消费券的发放。“中国居民商品消费比重较大,服务消费占比不足,有提升空间。另外,随着制造业对就业拉动作用下降,服务业需要在稳就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他说。

民生支持政策加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减负,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此前接受新华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实施消费提振行动的重点是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的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多种方式,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陶川表示,2020年后我国的财富基尼系数持续走高,说明当前消费偏弱的核心在于中低收入人群消费信心偏弱,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的题中之义。他认为,需要把目光聚焦于养老、生育等多项民生工程,明年3月前很可能会召开议题围绕生育补贴或养老保险的中央财经委会议并提出相关支持政策。

王青预计,2025年财政将适度提供生育补贴,估计规模将达到1000亿至1500亿元。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表示,居民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低收入群体规模大、收入低、消费少。他建议,要加快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农户拥有的住房可以出租、入股、合作等改革举措。

徐天辰表示,如何运用财政资金,为居民的社保收支“增收减负”是明年的一大看点。他建议,可以考虑为当前社保覆盖不足的人员增加保障,如提高城乡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现期社保负担较重的企业和年轻职工,可考虑暂时性减轻其缴费负担,由财政填补缺口。



根据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的测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平均每月只有200多元,如果翻倍,中央财政每年需要补贴4000亿元左右,规模虽不是很大,但能惠及1.7亿领钱的人口和5亿多的参保人口,既能从短期稳定居民信心,又能从长期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投资更重“含金量”

扩内需的另一大“抓手”是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指出,要提高投资效益。要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

分析师预计,中央的表态意味着明年投资结构和方向的优化,高“含金量”的投资项目将有所提升。

王青分析称,中央要求“提高投资效益”,意味着2025年投资工作的主要目标不是大幅提高投资增速,而是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这其中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安全效益。



在徐天辰看来,重磅会议特别强调“提高投资效益”,表明最高层已经注意到全社会投资回报率下滑这一长期性、结构性问题。

“要应对这一问题,预计接下来将限制无效、低回报的投资,如限制对非战略性、传统基建项目的投资。另外,可能减少对 ‘内卷’行业的补贴,将资金和资源更多投向回报潜力更高、牵引性更强也更利长远的项目和领域,比如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徐天辰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我国目前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还有不少短板,比如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算法与算力等方面的瓶颈、高企的物流和金融中介成本等。围绕这些领域的投资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也很重大。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对界面新闻表示,预计接下来将进一步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有效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财政良性循环。

华泰证券研究所在报告中提到,明年配合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扩容,有望进一步增加高科技领域和民生领域投资、结合促消费系列政策,亦有望通过升级旅游、消费等基础设施带动增量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