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在研究物证检材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市公安局供图
经手生物物证1万多件,为2000多起刑事案件提供关键线索,5年内直接助力破获命案积案46起,帮助230多个失散家庭重新团聚、研发“复杂亲缘指数计算软件”……这是生物物证“解码人”——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生物物证室副主任杨帆从警11年来的工作成果。
无论是贴身衣物、恶臭扑鼻的袜子,还是包绕榔头柄部的黑胶布,在处理检材时杨帆总会反复论证追求“极致”,对一些疑难检材更是会用不同检验方法交叉比对,想方设法提取关键生物信息。
“对陈年冷案来说,物证是可以说话的,物证在,希望就在。刑事技术人员要做的,就是让物证发声,更高效地为案件锁定嫌疑人。”从警11年,杨帆已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荣获个人嘉奖7次。
杨帆正在工作
让尘封的物证“说话”
1997年初夏,淀山湖畔的灌木丛中惊现一具无名女尸。死者仰面朝天,面部和胸部被压上了一块重石。不远处的地上留有一个旅行包,包内有若干件女性衣物以及未完工的绒线衫等。死者系生前被他人用钝器打击头部致死。
无死者明确身份、无社会关系可排查、无侦查和技术手段可使用,这起让侦查员头疼的“三无”案成为属地分局的“一号案”,每一次积案攻坚都要被列入名单,拎出来重新审视一番,许多参战老侦查员退休时最耿耿于怀的就是该案未破。24年之后,这包衣物摆上了杨帆的操作台,“用最新技术对当年物证再检验、再突破,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虽然在衣物上只找到女性生物信息,但杨帆大胆设想,能够举起这块重石的应当是个男人,他会不会和死者有特殊关系?于是,他把死者贴身衣物的隐私部位剪成几十片,交叉运用多种新科技,从中提取到两名男性的生物信息。杨帆运用前沿比对法,帮助侦查员找到其中一人,确认死者就是其妻。侦查员顺着死者身份深查,发现多名与其关系密切的可疑人员。随后,杨帆团队辗转全国多地,采集检测生物样本100多份,最终直接锁定嫌疑人,正是检材中的另一男子。
为了让尘封的物证“说话”,杨帆总能另辟蹊径,在他看来,人的经验远比技术重要。“工具可以复制,怎么把工具用好才是真正考验使用者技术水平的。”为了高效地提取到需要的生物信息,杨帆不断出现场累积经验,还原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再分析嫌疑人与物证接触的强度和部位,对物证作针对性处理。
在另一起27年前的命案中,杨帆团队将技术攻坚与侦查排查有机结合,不断碰撞关键线索“交汇点”,在嫌疑人身亡4年后,想方设法从其生前穿过的一件运动体恤上提取到关键生物信息,与当年现场遗留的血手套印比对同一。专案组辗转6省15市,行程30万公里,只为查明真相。
杨帆查阅专业书籍
从警以来,杨帆经手检验的生物物证超过1万件,为2000多起刑事案件提供重大破案线索,并直接助力破获命案积案46起。
在一平方厘米中找寻真相
创新,是第一动力。杨帆带领团队向“新”而行:“惟有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新质战斗力,让我们的技术从‘跟跑’到‘领跑’。”
2002年1月,一名“摩的”司机在荒郊野外遇害,头部有严重打击伤,身边财物被洗劫一空。侦查员从寒冷的河水里打捞出作案工具——一把断裂的、木柄上缠着一圈圈黑胶布的橡胶榔头。限于当年检验条件,榔头上除了被害人的血迹外,无法提取到其他有效生物物证。此后,侦查员连年牵挂,技术员多轮检测,但提取到的生物信息始终有残缺,难以明确嫌疑人。
2020年,这件唯一的物证摆在了杨帆案头。他不禁眉头紧皱,“这把榔头经过河水浸泡加上岁月侵蚀,提取难度特别大,更是不可逆的。”既要考虑到流水冲刷、细菌蚕食的影响,又要尽可能排除后期污染,还得保护好这珍贵的检材,杨帆朝思暮想的是,怎样才能唤醒这件尘封18年的物证?面对这把头、柄已经断裂的榔头,他一遍遍推演作案过程,小心翼翼设计提取方案,用多种方法交叉检验……
同时,作为作案工具的橡胶材质榔头,也引起了杨帆的注意。“一般要杀人,拿铁榔头比较干脆直接,犯罪嫌疑人拿的这把榔头,应该是日常工作生活中会经常用到的一个工具。”
经杨帆带领同事们仔细研判后,认为缠在锤柄上的黑胶布纤维层里,可能还有凶手的生物信息留存。他决定创新使用“化整为零”的提取方式:将黑胶布拆下,剪成每一块只有1平方厘米左右的碎片,然后逐一尝试提取。
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物证被破坏,一旦不成功,就意味着彻底失败。这破釜沉舟的勇气背后,是青年人的锐意担当,蓬勃自信,更是一名人民警察的使命感。
所幸,杨帆最终提取到可作为证据使用的完整生物信息。侦查员据此追踪,一周后将在老家潜藏18年的凶手抓获归案。同时也查明,凶手此前是一名厨师,橡胶榔头是用来敲大排的,印证了杨帆对于凶器是凶手日常工具的猜想。
除了将自己的心得固化成型,日常在刑技中心的工作中,杨帆一直推陈出新,探索各类技战法。其领头的生物物证室是全国唯一由省级公安机关主办的法医物证领域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推进全国首家新型生物物证数据库建设,致力为实战打击提供新质战斗力;同时,与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相关部门深度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以建设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法庭科学实验室为目标,将过硬的本领转化为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九兄妹在63年后重逢
803刑警们(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不仅倾力守护城市安全,同时也在不断传递“人民城市”的温度。在服务打击破案的同时,杨帆还率队致力于失散亲人的亲缘关系认定,用科技照亮回家路。
2021年7月,家住上海的老胡向警方求助。63岁的他小时候由上海一户胡姓家庭领养,随着年岁增大,认祖归宗的愿望愈发强烈。他也曾求助过电视台寻亲节目,得知公安部正在开展“团圆”行动、市民可以免费采血寻亲后,他重燃希望。
民警为老胡登记了信息、采集了血样,然而经全国打拐数据库比对,并没有比中结果。此时,杨帆历经数年研发的“复杂亲缘指数计算软件”,成为点亮团圆希望的“秘密武器”。杨帆利用该算法,借助全国优势资源进行样本比对排查,发现江苏句容42岁的方先生可能与胡先生属于同一个家族,方先生与老胡可能存在亲缘关系。
最初接到警方电话时,方先生一度以为自己遇到了骗子,后来才从家中长辈那得知,父亲确实有个弟弟因为出生时条件艰苦,被送到了孤儿院,之后就失去了联系。民警在句容找到了69岁的方老先生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2岁,最小的也有58岁。杨帆设法重建已去世的方家父母基因模型,再与老胡生物样本进行比对……在听到“可以确定双方的生物学亲缘关系”的结论后,老胡与专程从外地赶来的两位同胞兄妹含泪相拥。
自2021年“团圆行动”以来,杨帆团队已为230多个失散家庭重新团聚提供有力科学依据。这也是“团圆”行动中,上海找到的失散时间最久的一家人,在时隔63年后重新团圆。
就像身旁检验仪器上印着的大字,“科技为正义服务”,这也是杨帆的心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