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黄河是碧绿色的。当她自西向东流经尖扎时,遇上了坎布拉森林,流向转为自南向北,深情拥抱尖扎县长达96公里,形成了尖扎“高原江南”的特殊地貌。

年轻的德吉村位于尖扎县的黄河边,清澈碧绿的河水从村前流过,犹如一块温润的翡翠,镶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黄河边的青海尖扎县德吉村。  受访者供图

2017年,来自尖扎县7个乡镇30个村的251户、964名村民走出大山,告别了深山恶劣的居住环境,搬进了德吉村里的新居。藏族村民闹尖措一家就是那个时候搬迁过来的,如今她在村里开了农家乐,每年的收入最高时可有10万元,屋顶安装的30块光伏板每年还能带来3000元至4000元的保底收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现场了解到,自2010年,中国华能对口支援青海省尖扎县以来,先后派出5批援青干部,累计投入1.1亿元,结合尖扎所需、华能所能,聚焦教育、医疗、产业、基层党建和人才振兴等领域开展援建。闹尖措家里的光伏板,已经覆盖德吉、来玉等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约800户居民,书写了央企援青的“华能模式”。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高原半荒漠地区,“借光”聚能的塔拉滩也换了模样,华能海南州50万千瓦光伏项目占地相当于1175个足球场那么大的荒地上,铺满了光伏组件,将光能转化为绿色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传输到全国各地。这是华能青海分公司目前投产的最大单体新能源项目,除了转化能源之外,光伏板下种植的植物让寸草不生的荒滩变成了草原牧场,吸引了“光伏羊”的到来。

青海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清洁能源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以及水能资源,为国家的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同时,青海也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风沙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挑战。

探索清洁能源在荒漠治理中的应用路径,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实现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双赢,华能一直在路上。

丹霞中的“光伏海洋”

清洁能源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可以有效提高县域经济规模的产业之一。

尖扎县是青海15个重点帮扶县之一,全县面积约1700平方千米,海拔2000米至4600米,地貌以丹霞地貌为主,是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地,是青海省的面积小县、人口小县、经济小县。

但这里资源充沛,清洁能源资源超1000万千瓦,水光风储能齐全。截至2023年底,尖扎县已建成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303.1万千瓦,占黄南藏族自治州建成容量(318.5万千瓦)的95.1%,是黄南藏族自治州清洁能源开发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地区。

华能尖扎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一期项目,是青海省第一个完成建设投运的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也是华能在尖扎县首个商业投资项目。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分布在尖扎县各级政府、学校、医院、企业等52家单位,共计利用建筑物闲置屋顶面积约8.29万平方米。

位于尖扎县产业园中的“光伏海洋”。  中国华能供图

华能青海分公司基建部副主任汝少利介绍,华能采用“屋顶租赁费和工业园区优惠电价”的方式和尖扎县政府达成合作,对促进尖扎县财政收入、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人员就业等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建成后预计每年发电量为913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2783吨。

蔺通,中国华能第六任援青干部,尖扎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在援青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发挥援派单位的主业优势,帮助尖扎县研制了清洁能源发展规划体系。

他说,发挥好尖扎的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打好清洁能源发展牌,努力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示范县”,是尖扎打造乡村振兴典型样板的关键之一。华能整县屋顶光伏一期项目、华能扶贫屋顶光伏三期项目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增加乡村振兴扶持资金约200万元。

蔺通在尖扎县清洁能源开发调研中,帮地方政府算了一笔账。他表示,清洁能源项目对属地的经济贡献,主要是运营期每年的税收贡献,考虑“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清洁能源项目从投运第7年开始,税收贡献约占其营业收入的16%,新能源企业对县级财政的年度税收贡献,约占其营业收入的7%(不含一次性缴纳的耕地占用税)。

他还指出,尖扎清洁能源的发展面临新能源消纳等问题,华能提出打造尖扎“清洁能源发展示范县”三步走的思路,研究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和举措,积极挖掘存量送出和消纳潜力的同时,建成尖扎滩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发挥能源央企所长,协同地方推进,清洁能源产业正在尖扎县扎根。

以科技之力激活荒漠

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黄河峡谷区的第一个峡谷是龙羊峡,但在龙羊峡不远处,却是一大片的塔拉滩。

塔拉滩,在蒙古语中意为“荒滩”,曾是青海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草场因干旱少雨、超载放牧,退化成了荒漠。

12月14日,澎湃新闻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看见昔日的“不毛之地”生长出一米左右长的草,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深冬里,还吸引了羊群的到来。

华能青海共和县牧光互补项目。   中国华能供图

华赞光伏电站就在这片塔拉滩上,位于华能海南州光伏发电园区,是华能在青海一次性建设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也是第一批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平均海拔2865米,面积相当于1175个足球场那么大,于2023年6月6日开工,2023年12月31日并网运营。

华能青海公司华赞光伏电站项目经理郝卓龙2010年刚参加工作时,是在格尔木沙漠里建光伏,后来就来到了共和县的这片塔拉滩,建设华能50万千瓦光伏项目。“我感触很深,刚去的时候真的寸草不生,建完光伏以后就看到下面就开始慢慢长草了,相比格尔木沙漠,共和县这里塔拉滩上的草长得更快,效果更明显。”郝卓龙解释,因为青海降雪量和降雨量都很少,蒸发量却很高,而建设好的光伏可以减少水的蒸发,将水存住,青草就在这种条件中长出来了。但草长得太快,不仅会遮住光伏板,还会降低光伏板发电的转化率,于是他们就邀请附近的牧民来放牧,这种牧光互补的创新形式,已经成了共和县“光伏羊”的品牌项目。

郝卓龙告诉记者,在高原荒漠地区建造光伏,会遇到很多困难。除了需要应对高海拔因素影响,在铺设光伏组件过程中还面临砂砾层厚、桩基础成孔难、易坍塌等问题以及特殊地质状况与更高安装要求等,给项目建设提出层层挑战。

以成孔为例,在粉砂层和圆砾层,若直接采用微螺旋钻孔,孔内容易坍塌或孔深不足,浇筑后易产生断桩或钢筋外漏。“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用钻机打下去,立马塌掉了,因为里面全是砂砾层,以前我们遇到这种问题时,需要2000多个工人用铲子手动清孔,这次我们采用科技创新,用机械代替人工,保障了孔的深度。”郝卓龙介绍,项目部联合施工单位提出采用钎杆钻挤压成孔工艺,取代了原来螺旋钻孔+人工清孔的成孔工艺,在确保桩基础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提高了成孔效率和质量,且通过减少人工和混凝土损耗,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总计节省409万元。该工艺还获评“2024年全国电力行业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成果”二等项目。

为了满足牧民放牧的需求,组件离地间隙要求在1.5米以上,使得安装面临重重挑战。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项目团队提出“利用支架本身搭建稳定三角支撑平台”的方案,通过构建三角支撑平台,保障项目建设安全。

在共和县的华褚储能电站,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高压直挂储能系统,在3000米的高海拔条件下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该项目容量达150兆瓦/600兆瓦时,单次充电即可储存高达60万千瓦时的电量,可将原来85%的转换效率提升到高达91%,可实现10毫秒内快速响应,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3项。

在共和县华能共和世能电站,全国首套全国产光伏监控系统“华能睿渥S316”解决了光伏领域核心控制技术“卡脖子”的问题,软硬件均实现了国产化。

华能睿渥S316系统。  澎湃新闻记者 丁珏汭摄

这套系统是光伏电站的“大脑”,负责管理整个电站的运行,可以提前预测问题、自动优化发电,出了故障也能第一时间找出原因,无人值守也可以确保电站高效、稳定运行。

以科技之力激活荒漠,是华能在青海探索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数据显示,2019至2023年,华能青海公司累计科技研发投入超9200万元,研发投入强度由0.68%提升至3.19%,申请发明专利135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3项。

点亮乡村振兴路

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完全民族中学,也是华能长期重点援建的学校之一。“今年我拿到了华能奖学助学金,我特别自豪,我用奖学金买了四大名著和几本武侠小说,剩下的给妈妈补贴了家用,我很喜欢读《格萨尔王传》等文学小说,也喜欢写作,我希望未来和爸爸一样成为一名作家。”学生青培多杰是学校八年级一班的学生,在学校崭新宽敞的阶梯教室里,他这样告诉澎湃新闻。

学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久美介绍说,教学楼、运动场、风雨操场、实验楼、图书馆、阶梯教室等都由华能援建。

除硬件之外,华能还捐赠了图书6721册,并设立“华能金助学奖学金”,每年向学校家庭贫困和品学兼优的学生18名学生奖励3000元,今年华能还创新开办“华能平板班”,对接东部名师团队开展远程授课,开阔学生视野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中国华能支持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鹿鸣课堂”在青海尖扎开讲。  中国华能供图

48岁的闹尖措一家,以前居住在高山深沟地区,主要靠种地和放牧为生,生活条件艰苦。搬到德吉村以后,家里已经不再放牧和种地,三个孩子中有两个考上了大学,老公带上大儿子去了外地务工,她一个人带着孙子在家开了两家农家乐。“我最近还学会了做柴火鸡,以前客人来住宿,我只会做藏族水饺,给客人的选择很单一,今年我参加了华能针对乡村致富带头人的烹饪技能培训,学会了使用味极鲜等调料。”闹尖措说。

蔺通告诉澎湃新闻,去年华能援建资金同比增长了50%,在集团公司的统筹规划下,华能援青干部们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将希望之光洒在这片土地上。

他介绍,除了切切实实投入了真金白银外,华能还非常注重当地干部、专技人才、致富带头人的软实力,第二民族中学的教师、致富带头人闹尖措等都是华能重点培训的对象。2025年,华能将重点谋划好人才培养培训的项目,做好引才和育才,在资金和资源支持的基础上,为受援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好人才支撑。

央企援青的“华能模式”,还在尖扎继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