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被骗的经历?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大众是轻信和易受骗的。在《你当我好骗吗?》一书中,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科研主任、知名认知思想家雨果梅西耶指出,选择相信不是因为愚昧,而是符合个人最佳利益。
保健品、杀猪盘,为什么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当骗子来电,如何捕捉关键信息,快速识别这是一场骗局?本期内容,我们邀请到了该书译者王萍瑶,聊聊从认知心理学的科学视角来看,如何做一个不容易上当受骗的人。澎湃问吧邀请心理学者、译者王萍瑶,一起聊聊关于上当受骗的那些事。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为什么会被骗?
@tintlittlebit:译者老师您好,请问为什么老人家容易被骗买保健品?
王萍瑶:结合书中知识,我认为这些骗局之所以能够成功,第一,是因为它们触动或者迎合了人性里的贪婪、恐惧或希望,让人忽略了常识,让我们的警觉性失灵。第二,这些骗局总是用认知偏差和情绪塑造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在忽悠别人的时候,用词或者讲解都让受众感觉很厉害很高大上,但是又没有办法让受众真正地弄清楚,再加一些名头,如获得过某奖项、由某大学研发等各种光环,结合崇尚权威的心态,给人忽悠晕了。老买保健品受骗的老人,常说的就是“他发现了一个别人都没发现的好药,是XXX奖获得者最新发明的,其他地方买都买不着,自己只要2万块就买了,捡了一个大便宜,XXX教授说利用大脑的什么什么机制,吃了就能好!”这种语录/心理就是非常典型的认知偏差加情绪作祟。
@齐天大圣QTDS:为啥公司高层、事业有成的单身女性容易中招“杀猪盘”?
王萍瑶:“杀猪盘”是个很有趣的案例,它和保健品骗局有很多类似之处,结合书中知识,成功的骗局往往首先是迎合了人性里的贪婪、恐惧或希望,触发了一些赌徒心态,让人忽略了常识,使我们的警觉性失灵;其次,总是用认知偏差和情绪塑造一种不明觉厉、高大上的感觉。“杀猪盘”的骗子有精心设计的完美人设,过着满朋友圈豪车手表的奢华生活,还有体面又有社会地位的职业,照片小帅,掺杂一些从“霸道总裁”那里借鉴的剧情和台词——“我选择很多,但我只要你,只为你着迷”,“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对于从小那些接受古早爱情观教育的中年独身女性,这些剧情和人设塑造都完美地切中了她们情绪需求的痛点,肯定了这些女性脑海里对爱情的想象,所以得以成功,本质上也是女性为自身情绪需要的买单。究竟是谁在塑造女性对爱情的想象,“杀猪盘”的案例后面也有很多社会学的思考。
@ontheroad9898:为什么脑白金这样的广告能成功洗脑并深入人心?
王萍瑶:广告只能使人知晓,无法使人下单。广告有两个作用,第一个,告知大众。让人知道有个这样一个产品在,让不知道你是谁的人了解你。第二个,产生好感。让已经知道这个东西的人改善对这个东西的印象。但是其改善作用微乎其微,就好比你去餐馆吃了一个东西,好吃就是好吃,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如果不好吃,下次看见再好的广告或者是种草帖也不会再去。所以,决定商业广告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在于观众是否已经有先入为主的观点。
这些“洗脑”的广告,其实还是在行使第一个功能,用铺天盖地的投放,捎带熟悉的旋律,比如蜜雪冰城的“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脑白金的说唱旋律,植入你的脑海。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消费者有这个产品存在,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洗脑”, 同质化严重的产品要提升销量,往往就需要刷存在感,而这些大公司都在用有限的成本抓住这个细节,恨不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他们产品的存在和他们产品应用的场景,“送礼就送脑白金”,“送礼就送脑白金”,“送礼就送脑白金”,不停地重复,当你想要送礼时,下意识就能想到它。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电梯间广告词的句式要么是简短、高重复,要么在我们熟悉的旋律上做广告,目的就是高刷存在感。
如何破局?
@澎湃网友AzY3En: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何能够从受骗的过程中挣脱出来?就像炒股,如何能够及时止损?
王萍瑶:炒股和上当受骗不能等同,在股市里,情绪、变量还有计算都更丰富复杂,至少有价值、价格、时间和情绪四个维度上的东西在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结合书中知识,炒股停不下来可能是在为情绪或者认知偏差买单,及时止损这件事需要内观,清楚自己买单的对象及原因;上头时,换个对立面来思考,多搜集对立面的信息,也有助于客观。
@Mr.李华:前段时间有关骗子主动转钱的事情被曝光。假设现在我作为骗子,向你行骗——
“您好,我是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人员。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税务清查,在核查过程中发现您有一笔多缴的税款。按照规定,我们现在需要将这笔钱退还给您。请问您是身份证尾号为XXXX的XXX女士吗?”
“对,我是,什么时候可以退税?”
“我们先给您转一笔小额的退税款,您查收一下。”
(我这时会给你转几百元的钱,让你真的看到自己银行卡里多了一笔钱。)
你查收后,发现真的收到了钱,就会对我的身份深信不疑。
“我已经收到了,那剩下的退税款什么时候能到账呢?”
“剩下的退税款稍后会转给您。不过,在转账之前,我们还需要您提供一个验证码,这是银行为了确保资金安全而设置的。请您登录手机银行,查看一下刚刚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然后告诉我。”(一旦你把验证码告诉我,我就会利用这个验证码,将你银行卡里的钱转走。)
普通人面对这个骗局,要怎么办?
王萍瑶:作者在书中提到,防止被骗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信息源进行反复确认和思考,最好找到权威来确认。在这个案例中,骗子说他是国家税务局的,是通过先转几百块来钓鱼,证明自己的身份,让你相信他说的话是真的。因为这几百块,你相信了骗子。但更好的方式,可以记下“工作人员”的姓名、工号和部门,打权威的官方电话去核对工作人员的身份和这个活动,而不是仅凭几百块就轻易信任。结合书中知识,检验信息源可以从口碑、尽责、专业、利益一致与否、信息源能否为自己的话付出严重代价,这几个维度上去考虑。
《你当我好骗吗?》,[法]雨果梅西耶著,王萍瑶译,湛庐文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11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