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首次确认使用苏-34战机实战发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官方媒体首次确认俄军方在特别军事行动中从苏-34战斗轰炸机上发射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但报道中没有提及发射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苏-34战机机腹中部的挂架可挂载大尺寸副油箱或弹药,该挂架可投掷3吨重的滑翔制导炸弹或“匕首”导弹。

“匕首”导弹是俄乌冲突俄军使用最多的高超声速导弹,经常用于打击远程防空导弹阵地、情报中心和大型地下弹药库等高价值目标,备受关注。那么,这对俄乌冲突影响有多大呢?

俄乌冲突中的“匕首”

俄罗斯国防部官方报纸“红星报”日前刊发了专访功勋飞行员马克西姆斯帝凡诺夫的文章。马克西姆斯帝凡诺夫是俄军的功勋飞行员,被授予“俄罗斯英雄”称号。据报道,他驾驶的苏-35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被防空导弹击中,但依然完成了作战任务。马克西姆斯帝凡诺夫具备多型飞机飞行能力,他透露在一次实战中,苏-34首次发射“匕首”空射高超声速导弹。其实,塔斯社在2023年曾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俄军使用苏-34发射了“匕首”导弹。但俄罗斯官方当时没有公开或证实这一消息。

米格-31K机腹下挂载了一枚“匕首”导弹.

“匕首”导弹可以说是俄罗斯近年来最知名的高超声速导弹,2018年3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年度国情咨文中首次公开披露了两款在研的高超声速导弹——“匕首”空射高超声速导弹和“先锋”陆基高超声速导弹,“匕首”导弹开始进入世人的视野。可能是为了展示该导弹的威慑力,俄军多次宣传该导弹的动态,比如入列、部署叙利亚和参加训练演习等信息供媒体报道。

俄乌冲突爆发后,“匕首”高超声速导弹没多久就投入实战,2022年3月,俄国防部宣布,采用“匕首”高超声速导弹摧毁了位于乌克兰伊万-弗兰科夫州的一处乌军大型导弹和航空弹药库,这是该导弹首次参加实战。

根据俄方公布的信息,“匕首”导弹最大射程接近2000千米、最大速度达到10马赫,可携带核弹头或常规弹头,战斗部重量约为500千克,采用惯导+卫星导航。作战时,携带导弹的载机进入规定的发射高度和最低初始速度后投放导弹,其尾翼结构分离,发动机开始推动导弹飞向目标区域,速度达到5马赫以上,最高能达到10马赫,但不能全程,末端发动机关机后速度会下降到5马赫左右。

关于“匕首”导弹是不是高超声速导弹的争论非常多,一些观点认为,该导弹只能算是“准高超导弹”,因为该弹实际上是“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的空射版本,机动能力与真正意义上的高超声速导弹有一些差距。不管“匕首”是高超声速导弹还是空射弹道导弹,有北约情报信息支持且使用“爱国者”-3导弹的乌军在应对这款导弹时依然非常吃力,虽然声称曾有成功拦截的记录,但大部分都未被拦截。

从使用情况来看,俄军主要使用“匕首”导弹打击乌军的重要指挥机构、军工厂和防空导弹阵地等,在作战过程中通常还会搭配使用巡航导弹、远程自杀式无人机和干扰无人机等,以提升导弹突防的效率。2023年5月-7月,俄军就多次使用“匕首”导弹打击乌克兰当时最新获得的“爱国者”防空导弹。俄军称多次有效打击防空导弹阵地,乌军则称多次击落“匕首”导弹,双方各说各话。作为一款从战术弹道导弹衍生而来的高超声速导弹,末端速度可能会低于5马赫,被具备一定反导能力的“爱国者”PAC-3导弹拦截,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爱国者”导弹作战时还有西方“雇佣军”的帮忙和北约的情报支持,可谓是高手过招。

苏-34导弹开始具备远程打击力

苏-34是俄罗斯为取代苏-24研制的一款战斗轰炸机,在苏-27战斗机基础上发展而来,采用并列双座设计,外形上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扁平式机头和鸭翼设计,因此又被戏称为“鸭嘴兽”。为了进一步提升作战半径,苏-34的机内燃油量增加到12.7吨,最大航程达到4000公里,作战半径达到1100公里。该机还可以携带3个副油箱,每个副油箱可以装载2.4吨燃油,增加作战半径。此外,该机机头左侧增加可伸缩的空中受油杆,空中加油后可进一步扩展半径。

苏-34战机机头配备了一具V004 多普勒脉冲被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对战斗机大小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150公里,还可以探测跟踪地面和水面目标。苏-34机身外部一共有12个武器挂架,其中每侧主翼上有4个挂架,可挂载多种类型的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制导炸弹和火箭弹等弹药。

在苏-34之前,“匕首”导弹最初由经过改装的米格-31K截击机或图-22M3轰炸机携带。经过改装的米格-31K截击机的机腹下可挂载一枚“匕首”导弹,而可携带“匕首”导弹的图-22M3轰炸机至今还未现身,很可能相关改装工作进展不顺。米格-31K截击机由米格-31DZ改装而来,专门执行战略打击任务。苏联/俄罗斯共生产了519架米格-31系列截击机,目前,俄军大概还有约140架米格-31系列截击机处于现役状态,装备于12个飞行中队,大部分已经被升级为最新版本米格-31BM。目前,俄罗斯改装了十余架米格-31用于发射“匕首”导弹,组建了两个中队。

苏-34后期开始大量使用滑翔制导炸弹,被击落的数量大为减少。

那么,为何俄军已经拥有了具备发射“匕首”导弹的米格-31K战机,还要将导弹集成到苏-34战斗轰炸机上呢?首先,在战术飞机平台上,苏-34是最适合搭载“匕首”导弹的飞机,苏-30、苏-35、米格-29和苏-57虽然都是多用途战斗机,但主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飞机平台很难挂载长约7.3米、重约3.8吨的“匕首”导弹,而苏-34机腹下方的中部挂载点满足挂载大尺寸导弹的需求。

其次是苏-34战机是近几年装备的新平台,自动化程度、态势感知能力和自卫能力等方面都超过米格-31,米格-31均是苏联时期生产的,服役了三十余年,虽然后期进行了延寿升级,但也是“廉颇老矣”,机体寿命所剩不多,需要新生力量“接棒”。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前,有132架苏-34进入俄空军服役,并且继续生产,冲突中大约有26架被击落或击毁,是冲突中被击落最多数量的空天军固定翼战机之一。但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苏-34开始大量生产,为此还对新西伯利亚飞机制造厂的生产线进行了扩大,因此,出现了越打越多的情况,目前苏-34飞机服役数量已经达到约170架,并且仍在生产,且不断改进,提升性能。

为苏-34战机集成“匕首”导弹也是为了提升战机的超远程打击能力,在集成“匕首”导弹之前,苏-34配备的最远射程的导弹是Kh-69防区外空地导弹。该导弹是在Kh-59MK型的基础上发展的隐身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重770千克,战斗部重量310千克,自用版本可能达到400千米左右。该导弹采用惯导+卫星导航+图像匹配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命中精度在7米以内,可用于防区外打击敌方机场、发电站和指挥所等高价值目标。配备“匕首”导弹后,苏-34具备对2000公里外目标发动打击的能力,加上该机可观的作战半径,苏-34也变身成具备战略打击能力的平台。

但也有俄罗斯媒体刊文称,苏-34无法充分发挥“匕首”导弹的性能。米格-31实际上充当了“匕首”的第一级助推火箭,在爬升到平流层且达到2.5马赫后才会发射“匕首”,这样“匕首”就获得了一个比较高的初始速度,1万米以上的高度也可以利用重力进一步提高速度。苏-34挂载“匕首”本身不是问题,但很难达到像米格-31一样的高速,也就不具备发挥出“匕首”导弹威力的条件。

至于苏-34配备“匕首”导弹对俄乌冲突的影响,笔者认为,对战局影响不大,因为“匕首”导弹的产量比较少,据估计,从2018年到2024年,“匕首”导弹产量只有100枚左右,俄乌冲突上消耗了几十枚,俄军目前在战场上每次使用的数量也是个位数,用于打击一些重点目标,即使现有库存全部拿出来用,战场态势也不会出现颠覆性的影响,因为在过去近3年的冲突中 ,俄罗斯已经使用了上千枚远程导弹和几千架的远程自杀式无人机,但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形式依然是阵地战和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