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交通银行业务总监兼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涂宏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建议,要增强“引进来”的吸引力,发挥好自贸区对外开放窗口作用,进一步强化上海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吸引更多全球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以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试点更多包括外汇期货、期权在内的国际化金融产品,推动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创新、交易、结算、风险管理的中心。”涂宏表示。
谈及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货币政策工具在上海的落地,涂宏表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实施以来,为提高业务推进效率,交行设立绿色审批通道,总、分行联动高效完成授信审批。截至目前,交行上海市分行已完成11家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额度的审批,涵盖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合计金额超过60亿元,已与东航等客户签订《借款协议》,协议金额超过7亿元,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助力。
建议上海设立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专业服务平台
谈及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涂宏根据交通银行实践建议,要增强“引进来”的吸引力,发挥好自贸区对外开放窗口作用,进一步强化上海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涂宏指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是上海“四大功能”之首。在国家的支持下,上海目前已经集聚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金融要素市场,沪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均通过上海实现境内外两个市场的联结,人民币金融资产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最具优势的金融资源,全球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第一站”就是上海。
“建议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吸引更多全球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以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试点更多包括外汇期货、期权在内的国际化金融产品,打造包括上海金、上海油等在内以人民币定价的‘上海价格’,配套利率、汇率、股权、信用及商品类衍生品等风险管理工具,推动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创新、交易、结算、风险管理的中心。”涂宏表示。
他同时建议,金融机构要提高“走出去”服务能力,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打造服务各类主体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桥头堡”。
涂宏指出,上海作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在深化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方面承担重要职责。依托于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等金融创新实践,上海在服务跨境金融、离岸金融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目前,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出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这对于增强上海金融服务企业全球布局质效,支持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和稳定运行、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促进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具有积极作用。
涂宏建议,可在上海设立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专业服务平台,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共享“走出去”企业或项目信息,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立足本土、服务全球,充分运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金融资源,更好满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金融需求。同时,发挥金融机构对专业服务业的龙头牵引作用,整体带动法律、仲裁、会计、升级等专业服务机构一起“走出去”,助力企业更好参与全球竞争。
国有银行应发挥境外布局优势,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优化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
涂宏在采访中表示,在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方面,金融机构可以结合上海及上海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和资源禀赋,利用自身优势,在跨境金融方面发挥更大效能。
在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丰富跨境金融产品体系方面,涂宏认为,金融机构应该根据企业实际的跨境业务需求,打磨产品组合,提升战略客户的定制化产品能力,打造大中型企业的综合化产品服务能力,夯实对中小企业的标准化能力,形成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以及跨境现金管理的综合产品布局。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为离岸经贸业务提供国际通行规则下的全链式跨境金融服务便利,为上海稳定全球价值链和离、在岸枢纽创造金融条件。开发多样化的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增加境内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种类,优化汇率避险服务。
“在境外布局较多的国有银行应发挥境外布局优势,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助力畅通人民币国内国际双循环。”涂宏表示。
在加强科技赋能跨境金融服务效率方面,涂宏建议,可以运用大数据等技术,从跨部门、跨地区的交易数据、市场动态中提取有价值信息,实现数据可信交换和交叉核验,利用区块链技术等优化对客户电子单证、电子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审核,提升“精准画像”能力,提高跨境支付审核的效率。
“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自贸区金融创新。”涂宏表示,要积极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优势,构建专业服务创新平台,为区内客户提供最优最新的自贸区金融创新服务。用好跨境资金池等金融工具,便利跨国公司资金跨境管理。参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
涂宏强调,在发展的同时筑牢跨境金融风险防线。针对跨境业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等特点,要推动跨境业务风险管理模式和方式转变,面向不同群体和渠道,根据特点适配产品和管理,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实现便利服务和风险把控的有机结合,强化异常交易筛查和事后管理机制,结合监管部门和内外部相关机构经验,探索建立跨境业务风险监控模型以及异常行为监测机制,提升风险管理的自动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发表评论